番茄鉴书

良书·益友

学习之道

2018-03-06 09:22:38

学习之道

★★★★☆ [美] 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

🍅🍅🍅🍅

大量研究发现,人类的认知模式与神经元数量并不是固化天生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不要因为自己在思维方式,记忆力,毅力等方面有缺点而怨天尤人,你完全可以靠训练来弥补这些缺点。

一.首先要了解人类的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发散模式

(一)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

1.专注模式:让人集中注意力,只可在“前台“运行,较为消耗毅力(一定时间段内毅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并且会限制宏观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2.发散模式:可以让人放松,可在“后台”运行(想象一下:你在编辑文档的同时“后台“在下载一部你爱看的电影),并且可提高宏观思考与创新的能力,但是结果并不准确

Tip 1:组块 可以比作许多复杂知识的集合,例如:穿衣服这个行为就是一个组块,其中包含了不少复杂的动作;求一个极限也是一个组块,其中包含了化简,运用公式等步骤。

(二)要想提高大脑的使用效率,了解如何运用两种模式是极为必要的

1.如何有效地利用专注模式构建组块?

(1)间隔重复:一个时间段内重复 5 遍,远不如五个时间段内个重复一遍(具体时间间隔可参见:艾宾浩斯曲线),随着遍数的增多,间隔时间也要随之加长,最终变为长期记忆;

(2)提取练习(即主动回想)(某种形式上的小测试):大部分人都这样做过:对着一部分内容重复阅读 n 遍;在书本上用记号笔画的满是重点。但大量事实表明:这些只是在自欺欺人,以上的做法只会欺骗自己的大脑已经学会重复阅读的内容和被标记的内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该是:提取练习,即看完一段内容后,闭上课本,主动回忆刚才阅读的内容。因为主动回想远比重复阅读和用笔画重点费力,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逃避这种更有效的方法。

Tip 2:当你主动回想几遍后,你仍觉得是重点的部分,才值得被画上记号。抽认卡是一个不错的提取练习的工具。

(3)穿插学习:当你对某个基本概念了解清楚后,如果仍继续训练(称之为:过度学习),在体育运动等一些领域是好处多多,因为这有助于形成肌肉记忆。但是在学习文化知识时,这样做可能会浪费你不少的时间,在掌握了一个基础概念后应学会:同一道题用不同解法,同一本书从一个章节跳到另一个章节,从一个学科转换到另一个学科。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时间还可以提高不同组块之前的“迁移”和创新能力(想象一下,考试是一场厨艺大赛,而你却只学会了刀工,最终结果会如何呢)。把学习内容量尽量最大化,也就是应该让自己的学习时间得到超值的回报。怎样才能做到呢?文献无一例外地回答:与其在同类技巧、概念上投入太长时间去学和练,不如把精力分配到更短的学习时间段上,以避免过度学习。这不是说长时间学习就一定是坏主意。只要学生不在同类技巧或概念上投入过多精力,那么学习时间长一点并没什么坏处。一旦理解了概念“X”,学习重心就应该转移到别的概念上,过几天再来回顾概念“X”

(4)刻意练习:高手和新手的最大差别在于,高手会选择困难的部分做刻意练习,而新手则是避重就轻,在舒适区域做着机械地练习

(5)测试:测试是最好的学习形式之一。第一可以帮你习惯压力;第二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第三可以给出反馈,检验成果,并帮助你发现问题,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以自欺欺人

(6)困难的事情最先做:然后你就会发现你的效率提高了多少倍。比如早上先做数学之类让你头疼的科目。

(7)简化出核心概念并做出简单解释:一直(打基础时需要)关注太多的细节不仅会让你更加痛苦而且并不会对创造力和记住它有益,深入理解关键概念,其他细节通过练习与重复形成组块围绕在核心概念周围才是上策。(想象一下:你穿衣服的时候还在一步一步地分解动作,并分析为何要这样穿)。

大师最擅长的一件事便是:可以将一个极为复杂的事情可以解释给低年级小孩子听。向他人解释问题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甚至不是你懂了才去解释,而是你解释了才会懂。(不少老师会说:当给学生们上完这门课时,我才真正地懂得了这门课。所以,不要畏惧因为解释不够清楚条理而出丑)

(8)做笔记:可用康奈尔笔记法等科学的笔记法。(常见幻想:我把这本书读完肯定有“潜移默化”的收获,不用记录了,到用的时候会想起来的。但是抱歉地说,这样读完和没读过差别并不大)

(9)虚心求教:放下你竭力维持的脆弱的完美形象。学会如何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问书本。三人行必有我师

(10)学习活动的发生包括“以上至下、从下至上”两个方向:就像读书,先看目录大纲,然后再补充细节,最后再回头总结概括。学习新知识时如果直接进入专注模式,很容易进入死胡同。可以先看看简介,了解各章重点。(想象一下:你一直在 A 区寻找答案,但是答案却在遥远的 B 区,再专注又有什么用呢?)

(三)将发散模式理解为“后台“,便可以更容易理解发散模式地用途

  1. 睡觉前复习一遍当天所学效果很好。 因为睡前复习,你睡后发散模式开始启动,帮你整理白天的思绪。(想象一下:你收集了许多针线,而发散模式就像一位织工,在睡眠中帮你将这些材料织成一件衣裳)

  2. 考试时先做难题,1-2 分钟后转向简单的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不然你只不过是将专注模式放在了难题上,发散模式仍然闲置,请立刻转到简单的题),之后再转回难题时。(想象一下:一位厨师在等待牛排煎熟的过程中,又顺便准备了一份甜点)这可能和一般老师教的:“先做简单的题,找找自信热热身“相违背,但研究证明他们教的方法并不够合理,如果放在最后再做难题,由于时间限制,在压力下更难做出难题,那么何不利用闲置的发散模式?也只需要提前在难题上逗留 1-2分钟而已。有些人认为如果难易一直转换自己的思维会混乱,但是绝大部分人不用担心这一点,相信你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复杂的计算机——大脑,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在平时做练习时就应用这种方法,很快便会轻车熟路。

Tip 3:以下情况不适用这种方法:(1)复习的不好,“后台”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就优先把自己会做的做完

(2)难题的分很少(期末考试时温柔的老师常会这么做)。那就先做简单的。

  1. 做随想笔记。随身带笔和本,或者用手机便签。创新大胆的想法常常在发散模式下得出,但却转瞬即逝,所以做好随想笔记是极为必要的。

(四)那么又如何实现这两种模式的转换呢?

1.从专注模式进入发散模式:大体来说,只要可以让你放松的活动即可。例如:锻炼,听歌,给家人或者友人打个电话问候,睡觉,拉伸,做眼保健操,冥想,坐公交等等;

2.进入专注模式是大部分人的难处,因为有“拖延症”这个小恶魔在中间阻碍,如何简便有效地进入专注模式将会在下文提到

二.第二要懂得如何应对“拖延“

想象大脑有“孩童“与”成熟“两部分(可大致对应发散模式与专注模式)

孩童的部分:充满好奇,天马行空,喜欢愉快轻松;但却缺乏一直坚持的毅力和应对挫折地勇气

成熟地部分:勇敢坚强,拥有顽强的毅力与极高地专注力;但却少了孩童时期无穷地好奇心与突破陈规的创造力

孩子喜欢轻松愉悦,所以常常会将痛苦的事情拖延然后转移到轻松的事上。但毕竟他会伴你一生(意志力再强的人也是这样),完全抹杀掉他的爱好可能效果适得其反,你的大脑地两部分都需要被善待。

因为毅力需要很多神经资源, 除非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 ,平时别把毅力浪费在对抗拖延上,经大量实例证明,拖延可以轻松克服。

(一) 拖延:大部分人的拖延缘由于恐惧自己难以完成某事,于是就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就如你在看本篇文章之前,害怕自己没有耐心看完,害怕自己看完了也不会实践等等,然后就去看了会手机,听了会音乐)

但我想大部分人都发现,一旦开始做自己讨厌的事,这种恐惧感便很容易消失。

(二)拖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作僵尸习惯(无意识的习惯动作,就像喝热水时习惯性地吹一吹),所以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习惯的四个过程:

1.第一个阶段是信号 (cue) 这是你进入“僵尸状态”的触发器。触发器可能是你看到了待办事项清单上的第一件事。例如:是时候做下周的作业了,或看到朋友发来的一条短信 “是时候停止工作了” 信号本身无所谓好坏,重点是我们对信号做出的反应。

2.第二个阶段就是惯式 (routine) 就是你的大脑在接收信号时做出的习惯反应。僵尸模式下的反应可能有益无害,但有时也可能有害。

3.第三阶段是奖励 (reward) 任何一种习惯得以发展和延续都是因为它可以回报我们。它会立即给我们带来些许愉悦感 ,拖延是极易产生的习惯,因为你将关注点转向更令人愉悦的事情后所带来的奖励更迅速而简单(想象一下:是不是所有令人沉迷的游戏都有这个特点)。但好习惯也是有奖励的,对于克服拖延症来说,想办法奖励好习惯非常重要。

4.第四阶段是信念 (belief)。 坚信习惯,习惯就会强大起来,例如:你可能觉得拖延到深夜才开始学习的习惯,将永远无法改变,要改变这一习惯,你必须改变潜藏于其中的信念(一次失败后,将其看作阶段性的失败和从内心否定自己有着天壤之别!)

(三)那么如何利用这四个过程来克服拖延呢?

1.第一个要素是信号。确认到底是什么让你进入了"僵尸拖延模式"。可以通过关掉手机或者离开互联网,或者远离其他占用碎片时间的消遣,来隔离那些最具杀伤力的信号。(抵制诱惑的快速有效方法就是远离诱惑;最长期的方法就是远离诱惑的同时,培养新的爱好)

2.第二个要素是惯式 。预则立,不预则废。毫不夸张,没有计划再努力也是极为低效。重置旧习惯的关键是制订一个计划(将计划表作为一个信号,看到计划表后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以改变反应)这样可以降低从无益反应转到有益反应的注意力成本。

3.第三个要素是奖励。像打游戏一样,设定完成 xx 后,自己可以 xx。

如:完成一个番茄钟可以听一首歌,散个步;我完成 5 个番茄钟后可以看一集 30 分钟以内的动漫~。(奖励同努力一样重要,知道何时停止学习和何时开始一样重要,懂得休息的人往往比一直埋头苦干的人表现要好)

Tip 4:一定要设置一个明确的时间点。

4.第四要素是信念。改变拖延习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相信你能够做到 !头脑发热不是坏事,总比不发热强。只要你内心有这个想法,发散模式就会在无意间帮你寻找解决方法,多发热几次成功的几率也会大很多,记住:没有人可以一次坚持到底,中途的失败是人人皆有的,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和看待失败。(对比那些连尝试改变都不敢的人,他们的确不会失败,但你真的要比他们强多了)

(四)克服拖延地简易方法:计划表 + 番茄钟

远离诱惑信号后(如去图书馆,将手机关机),看到计划表做出积极反应,先专注25 分钟(进入专注模式),然后休息一小段时间(进入发散模式),然后再回到专注模式。(具体专注时常和休息时常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个人的都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也不一样)

Tip 5: 期间的休息就相当于是奖励,并且关键的是:请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你的僵尸习惯更喜欢没有压力地去工作,把这个番茄钟我要完成某任务的想法变为我要完成这 25 分钟的专注,成功几率会大大提升。

三.不要忽略休息和奖励地重要性。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忽略。

除非紧急情况,千万不要忽略休息,不然带给你的只有身体的损伤和低效的工作。如今政策制定者都开始注重学生的休息了,而已经被灌输:要废寝忘食一类观念的一代还不醒悟吗?当初让你们这么做的人都开始变了你们还要固执地在这个漩涡中挣扎嘛?(如果你因为把作业堆到最后几天而废寝忘食就另当别论)

四.记忆宫殿

具体资料很多,就不详细描述了,可以先看一下 TED 演讲:每个人都能掌握的记忆技巧

唯一想说的是:不要因为自己的恐惧去否定一个未知的方法。记忆训练由来已久且被大量实例证明:大部分记忆大赛选手记忆水平只是一般,所以绝大部分人经过训练都可以拥有超常的记忆力。

五.心态

这里我更想用《脆弱的力量》中的一些话来总结:

你并不完美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你生来要奋斗与挣扎

因为对失败的恐惧,不断麻痹对不确定性未来的向往,但却未意识到——麻痹痛苦的同时也麻痹了快乐

看似理性的你,已经多久没有全心全意地去热爱

因为你伪装的完美,导致了多少次的盲目自信与自欺欺人?多久不敢尝试新的事物?多久没有虚心的求教?错过了多少少走弯路的机会?

就算知道可能会失败,你是否还愿意全心全意地去热爱与追求?你是否愿意放下那脆弱的孤傲,接受他人,接受改变?你是否愿意把失败看作必经之路,而非划破完美形象的荆棘?

适当的时候对自己说一声:我已经做的足够了,我可以不完美了

是的,你并不完美

但你仍然值得被爱

六.综上

大家可以结合以上的原则,并且自行去了解艾宾浩斯曲线以及记忆宫殿法,打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计划表与学习方法。干巴爹!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DDw(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197446/


良书•益友